《馬克斯之山》マークスの山



作者:高村薰 TAKAMURA Kaoru
譯者:劉子情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 2011/06/05

東京發生了一連串被害者(金盆洗手的黑道分子、現役的司法機關官僚等)之間沒有任何關連的連續殺人事件。 警視廳搜查一課第七係的合田雄一郎刑警拚命追查毫無蹤影的馬克斯。然而宛如嘲笑手忙腳亂的警方似地,馬克斯接二連三地痛下殺手。刑警們憤怒於無法分享調查情報的同時,事件居然也將地檢署也捲了進來。所有關鍵都在那名殘忍又狡詐的殺人鬼—馬克斯手上!

16年前的南阿爾卑斯山究竟隱藏了什麼驚人的祕密?
追蹤到馬克斯的合田又看到了什麼……?
越過那座「黑暗之山」的馬克斯又真能獲得救贖嗎?

沒有什麼比推理小說更無趣的小說題材了,謎團一定會解開,犯人一定被逮到,而且,不管偵探再怎麼彆腳,最後也還是可以漂漂亮亮的圓滿交差。
話是這麼說沒錯啦,但對廣大的推理小說迷來說,這可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閱讀推理小說,享受的就是那一份在閱讀的同時順便動動腦的快感。推理小說在台灣一向就不怎麼蓬勃發展,這或許與台灣缺乏「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相關聯,傳統的台灣學生,老早就受限於課堂上「填鴨式」的師授課程,這當然也不能責怪台灣學生,在整個升學主義掛帥的教育大環境下,鮮少有停下來思考的喘息空間。歐美式的邏輯思考訓練搬到台灣後,很可惜的「橘越淮為枳」,就算沒有發霉腐敗,至少也是走了味,更別提能夠禁得起嚴苛的邏輯考驗。在如此艱困的文化背景上,根本無法期待推理小說的種子在貧瘠的土壤上開花結果。反觀這次發生大地震的鄰國,人才輩出,有別於歐美「英雄主義」式的刻意凸顯,《馬克斯之山》在辦案的過程中,更增添了幾許針對體制的批判。
故事的開始,我們必須先將時間拉回到十六年前的南阿爾卑斯山。一對年輕情侶相約在深山中殉情,將汽車廢氣引入自用轎車內自殺,留下一個在雪地裡奇蹟似地徒步四小時求援獲救的小男孩。三天後,長年住在山中的土木作業員被發現疑似酒醉誤殺登山客,讓一向平靜的南阿爾卑斯山平添不少紛擾。而這一切的騷動與不安,隨著土木作業員的被移送而暫時畫下休止符。
十六年後,東京發生了一連串的連續殺人案件,原本以為不相干的兩件命案,在一位自稱馬克思的年輕男子向報社洩漏相關情報後,膠著的案情才有了關鍵性的突破。無奈,彷彿在宣示警方的無能似的,馬克斯接二連三的痛下殺手,警方所掌握的線索,始終追不上兇手的殺人速度。
由於殺人兇手早已被鎖定,讀者無從體會警方墮入謎團中的茫然,在小說的前半段,鋪陳的部分略顯冗長,但隨著馬克斯腦中不斷交替出現的明山與暗山,以及案情的不斷被交代,整座山的形象一點一點的浮現,逐漸拼湊出整件事件的原貌。幼年時期若曾遭逢巨大創傷,或是長期生活在暴力陰影之下,往往造成人格塑造上的扭曲,進而導致人格上或精神上的分裂。相較於人格分裂,精神分裂算是更嚴重的精神疾病了,醫學上的精神分裂有很嚴格的認定跟診斷,精神分裂的英文源自於兩個希臘字的合併:Schizo是分裂或裂開的意思,phren則是心靈的意思,它原始意思是指心靈或人格的分裂。在所有的疾患中,精神分裂卻也是最被汙名化的疾病之一,我們常常可見現實生活中咒罵對方「神經病」的例子,有時候,當心理障礙出現時伴隨的暴力行為更令人退避三舍。馬克斯就是這樣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不定時炸彈,是在封閉社會中的悲劇產物。但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邊緣化家庭的數量不減反增,家暴、性侵案件層出不窮,比起早期的社會,這群被遺忘的人是否仍躲在陰暗的角落下瑟瑟發抖。
真不愧是「日本三大推理小說女王」之一的高村薰,底子夠硬,小說讀起來也有夠硬,高村薰的代表作《馬克斯之山》,故事沒有高潮,可是也沒有冷場。髙村薰以冷硬、犀利的文字刻畫鮮明寫實的各式男性形象,其繁雜難解的內心糾葛,即便是如此細膩的描寫中,仍舊帶有濃濃的中性風格。以警探為主角的偵探推理小說,在只講功利不講正義的警察生態中,法律不但不是保護善良百姓的保護傘,反倒成了有心人士踐踏正義的武器。高村薰以最無聲卻也最有力的批判,直指警界不為人知的傾軋內鬥。
別讓有些傢伙躲在暗處偷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企鵝 的頭像
    小企鵝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痞客邦分站)

    小企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