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賀~~~本文榮獲【2010博客來推八送百】首獎

麥克風test test

各位嘉賓朋友

歡迎蒞臨本屆由博客來主辦,不負責任評審單位協辦的【博客來.我的年度之最】頒獎典禮

廢話不多說

趕快來看得獎名單吧!!


最歷久不衰經典獎-------《巧克力戰爭》

《巧克力戰爭》 The Chocolate War
 


得獎理由:

1974年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1974年美國圖書館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
1974年美國圖書館不朽青少年圖書
1976年麥克錫獎
1979年路易斯.卡洛爾書櫃獎
1986年美國圖書館「好書中的好書(1966-1986)」
2000年美國圖書館百大全星選書6-1986)」
族繁不及備載....

綜觀以上這些落落長的得獎紀錄獎,難道不該當選最歷久不衰經典嗎?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一百分!難怪得那麼多獎.。
這本書其實看了有一段時間了,可是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把這本書的好,完整精準的用文字表達出來,於是就這樣放著放著,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再這樣下去可不行呀,當初的感動都快要忘光光了,不得不提筆了呀。
寇米耶不單單只是說故事的高手,就如同他所自白的,他比較擅長用顯微鏡而非望遠鏡來寫作,書中隨處可見大量的隱喻雙關語,包括人物、場景設定、以及情節的 相互呼應,處處可見寇米耶的巧思,你可以發現他的作品架構非常的玲瓏精緻。故事的一開始,主角傑瑞在美式足球場上攻防進退,就如同傑瑞獨立對抗全校師生。 「他們宰了他。」在球場上被痛宰的傑瑞,在現實生活中依然被痛宰,被校園幫派盯上,傑瑞可以選擇順從一切,與其他學生一起同流合污,只是傑瑞拒絕了,全校 師生都不了解為何傑瑞會拒絕,包括他自己,有人激賞,有人不以為然,有人崇拜,有人不屑,有人憂心。於是,在美式足球場上,有人開始做小動作,在現實生活 中,傑瑞不斷被騷擾。在書的末了,正義並沒有被聲張,惡勢力依舊,不像小說結局的小說結局,你不禁會疑惑,是漏印缺頁,還是其實待續未完,但相對於前面轟轟烈烈的華麗情節,這或許是最合適的結局。
其實早些年前,這是一本禁書,但老實說,我看不懂這本書被禁的點,在那個保守年代,有許多觀念是現在不復存在的。這是一個關於校園霸凌的故事,校園霸凌的 問題倒真的是無所不在,不分地點時間,像前幾天新聞就有一件。記得在我國中的時候,班上有位同學,頭部動過幾次手術,外觀上可以看出不同,加上這位同學也 非反應靈敏的學生,於是這位同學常常遭到一小群同學的嘲弄、大聲喝斥,或是被丟東西、直接挑釁,其餘大部分的同學若非認為事不關己,就是不想惹事生非,默 默的坐視整件事件的發生,只除了一位女同學。現在想起來我覺得還滿慚愧的,我是那群默默旁觀一切的那群,或許大部分的人心裡都知道不該放任事情發生,但我 們從沒想過要挺身而出。雖然這樣說會很老套,但我真的很佩服那位女同學的勇氣,她選擇了我們大部分人所不敢做的選擇,雖然她也幾乎是被孤立了三年。
讀完這本,雖然我看的書也不算多,但我會推薦大家也去看另一本關於校園霸凌的書《事發的十九分鐘》,這本就把青少年霸凌事件中加害者、被害者、旁觀者的心裡描述得很深刻。

 

最動人心弦賺人熱淚獎-------《來不及穿的8號鞋》

《來不及穿的8號鞋》All The Numbers

得獎理由:

平平凡凡的故事,卻總能讓你熱淚盈眶。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曾經有人這麼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是刻畫單戀時若即若離的煎熬,但無可否認的是,生與死即使不是最遙遠的距離,也是世界上最殘酷的距離。
學理上有此一說,面臨生命歷程中的災難,會經歷哀傷五步驟:否認(denai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憂鬱 (depression)與接受(acceptance)。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總是將事情分析歸納,進而整理出一條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一般而言,摯愛離 開時,當下可能情緒麻木,感覺整個世界不真實,拒絕接受事實,這段時期稱為否認期;否認期後是憤怒期,質疑上天不公平,為何是自己必須承受一切,以及討價 還價期,老想著「如果當初......事情會不會不一樣。」還有憂鬱期,對一切事都不感興趣,理智上雖然接受,情感上卻始終無法面對事實,沮喪悲傷,甚至 退縮封閉自己,走不出去情緒的幽谷。最後才是接受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重拾昔日生活的樂趣。
學理上是一回事,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來不及穿的8號鞋》就是這樣一個面對摯愛離開的故事。故事開始於一個平凡的單親家庭,失婚的英文老師,獨自撫養兩個男孩,生活上一切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直到意外發生的那天。
一個寧靜的湖邊,大人們在岸邊輕鬆的說笑談天,孩子們水中嬉戲,一聲劃破寧靜的水上摩托車聲,結束一個年輕的生命。就像報章雜誌中常見的社會新聞,被馬賽克的畫面,傷心欲絕的親人,我們當下或許一掬同情之淚,但轉眼便忘了剛剛曾經落下的眼淚。
如果你就是那個在電視上哭得肝腸寸斷的人?
愛倫就像所有母親的縮影。她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也在孩子不聽話時發怒、不耐煩,面對孩子的突然離開,她心痛、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另一個孩 子,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她自己,所有關於詹姆士的一切都變成禁忌,她不願提起詹姆士,甚至願意為了詹姆士付出她所能得到的所有快樂。
面對死亡,我們從來不會真正知道該如何是好。
即使書上寫得再清楚,我們也不可能像教練喊口號,一二三,然後就收拾好自己的情緒繼續生活。死亡是何等的殘酷,除了記憶,你再也看不到他的笑臉,聽不見他 的聲音,沒有掌心中的溫暖,也沒有柔軟的肌膚。愛倫把生活的失落完全發洩於專注準備官司,一心一意要將殺害她兒子的凶手繩之以法,她恨死他了,那個殺人兇 手。直到有天,她才發現,這個殺人兇手,不過是個十七歲大男孩,就像詹姆士可能會變成的模樣,將他送進監獄並不能使她心上的傷口癒合,唯一會留下來的,只 有她對詹姆士「數不盡的愛」。
如果你問我,幸福是甚麼?我會說,幸福就是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翻開《來不及穿的8號鞋》,跟主角一起經歷她的遭遇與哀痛,並珍惜我們還擁有的一切。

 

最絕最賤最好笑獎-------《我恨星期一》

《我恨星期一》


得獎理由:

上班打混,你絕對絕對不可以錯過的上班族經典---《我恨星期一》。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寫得太絕太賤太好笑了,但又......真實得令人害怕!」
是的,《我恨星期一》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可以讓你笑到飆淚,卻也同時一語道破現實社會的真實面。
上班族鳥事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這句經典名言,與《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的 黃金守則第三條,「只要病人還活著,你永遠都有辦法把他弄得更慘」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放在周毅身上,更是再貼切也不過了。周毅,沒有背景,沒有靠山, 一個剛進入贏家周刊的小菜鳥,在這個喊出「我們只賣贏」這句口號的公司裡,從第一天上班起就見識到扎扎實實的震撼教育。
「你會自燃嗎?」
啥? 沒聽過稻盛和夫的「自燃、可燃、不可燃」理論?那你就落伍了。身為日本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將員工分為自燃、可燃、不可燃三種,自燃就是積極主動的,可燃就 是安分守己的,不可燃指的當然就是專門混吃等死的廢柴。公司裡,需要的當然就是這群不需要靠近火就可以熊熊燃燒的「自燃人」,身為員工,當然也就只有「鞠 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已了。周毅從一個夾縫中求生存的菜鳥,到「最有潛力新人獎」,再成為為了捍衛主權對新人不假辭色的老鳥,透過女友小藍的私密日記,一 點一滴的見證了周毅的改變
只有改變,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最包山包海獎-------《冰色黑暗》

《冰色黑暗》The White Darkess


得獎理由:

 想在閱讀的同時複習天文、地理、生物、歷史嗎?來段《冰色黑暗》知性之旅吧!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這本書集探險、懸疑、奇幻、科學、友情於一身,透過小女孩希夢(書中暱稱小希)的自白,展開一場尋找希姆斯洞的冒險之旅。
但這不只是簡單的冒險之旅,這同時也是一場探索人性黑暗面的冒險之旅。打從小希隨著維克叔叔踏上旅途的那一刻起,每件事情隱隱都透著不安,失蹤的護照、不 尋常的電話、計畫的更改、炸毀的飛機,隱藏在人性後的黑暗,讓人看不清楚前方的路,不確定究竟還有誰是可以信任的,除了泰特斯。
十四歲的小女孩,和她的影子朋-泰特斯,一個曾經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如今也真實地活在小希腦海裡。或許你我心中都曾有這樣的人物出現,沮喪時鼓勵我們, 給自己打氣;又或是在天人交戰時,扮演小天使或小惡魔的角色,不斷地的在腦中對話。只是泰特斯不單單只是一段段話,而是更鮮鮮明的活了過來,他會裝傻,他 會講古,他會搞失蹤,也會耍白癡,他有喜、有怒、有哀、有樂,他睥睨一切,又冷眼旁觀小希的一切,就像小希冷眼旁觀這個世界。
泰特斯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色,這麼的有血有肉,如果說小希是理所當然的女主角,那泰特斯則會是毫無疑問的最佳男主角,他的表現甚至比小希還搶眼。一個 由虛到實的人物,小希知道泰特斯的一切,連對話都計畫好了,但小希真的知道泰特斯的一切嗎?還是她知道的是自己的一切?但她真的知道嗎?
書中穿插了大量南極冰地的描繪,包括地理、生態、歷史,在白茫茫的冰色世界裡,有太多太多是我們所不曾經歷過的,而《冰色黑暗》很貼心的附上導讀,讓我們一同領略南極的極地之美。


最適合讀書會討論獎-------《繼承失落的人》

《繼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




得獎理由:

東西文化相遇下,後殖民、階級差異、貧富不均、族群矛盾,種種皆為讀書會討論的最好題材。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這本書並不是原本我計畫中想看的書,由於個人的偏好,一進圖書館我幾乎總是一頭鑽進874(美國文學)、873(英國文學)這幾區亂晃。剛好,那天我媽把我 放在圖書館裡太久都不來接我,所以已經在這兩區搜索好書得有點無趣的我,閒閒逛進外國(非英美)文學,又不知怎的拿起這本外表不甚起眼,封皮又是一副久歷 滄桑般灰灰舊舊的。(好吧,或許在全新時它會更引人注目XD)
反正上面這樣拉拉雜雜的說了一大堆就是,會選這本書一切都是陰錯陽差,但這本書卻也同時出乎意料的好看!
《繼承失落的人》以1980年代後期印度和尼泊爾一帶的邊界和文化衝突為背景。故事的主軸圍繞著一個西化的法官家庭,以史詩般的敘事手法,鋪陳一段關於親情、愛情、社會、種族、人性的衝突,既然衝突不可免,失落自然也不可免。
在 印度經濟起飛的時代,社會最底層小人物的悲哀,卑微得任人驅逐、讓人喝斥;當權者的自以為是,又無知得可笑。當群眾的盲目殺進家裡來時,又是如何眼睜睜看 著深埋的秘密從心裡最黑暗處一件件掀起,赤裸裸的遭人蹂躪,一切的秩序似乎在一夕之間崩壞瓦解,而遠在他鄉的遊子呢?兩條拉得長長的故事線相互交纏,交織 出一段笑中帶淚的故事。
以上都是正經八百的寫文案,一定要有所以不免俗的扯了這麼一大段,真正對這本書的想法在底下。
故事的開始老實講也並不太吸引人,但是卻有節奏的不斷進行,就像江水一樣,緩慢而深沉。有些書是你一拿起來就捨不得放下的那種,這本書雖然不屬於這類,但就像拉弓,力道一點一點的加上去,慢慢的把弦繃緊,繃到最極限的時候......就自己去看吧!

 

最感人勵志小品獎-------《爸爸,我們去哪裡?》

《爸爸,我們去哪裡?》

得獎理由:

 歡笑的背後,藏著許多外人看不到的無限辛酸。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幽默,是對付痛苦最好的武器!"這點似乎是無庸置疑的。
這本書很輕,但讀完心情卻很重。這是一本父親用生命寫給兒子的書,卻也是一本他兒子永遠不懂,也不會讀的書。傅尼葉用輕鬆的口吻敘說故事,自嘲自己,也幽了兒子們一默,不用呼天搶地的悲痛,但在每一字一句中,你都可以發現深藏的悲痛。
只 是我必須說,這種自嘲式的幽默,老實講我並不是很欣賞。生病後,多數人面對我時,都顯得格外的小心翼翼起來,每一句話都像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出口,深怕一旦 說錯話、做錯事,會傷害我已經很脆弱的感情。他們與我面對面時,害怕我會哭,怕我會憤世嫉俗,怕我會自我調侃,或是怕我會情緒崩潰,於是她們沉默了,或是 更甚者,不敢來看我。
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既然連你的親戚朋友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了,那其他人呢?
就像蔡詩萍在推薦序中說的:「如果,一個受苦難的人,自己超乎尋常的,對自身的處境,還以調侃、戲謔的語調,不時自嘲時,我們是該認真的回應他,報以熱烈的笑聲,還是,反以更嚴肅的態度,面對他,給他一副『這並不好笑』的冷肅神情呢?」
或許這正是我們應該重新思考的。


最不推理小說的推理小說獎-------《告白》

《告白》

得獎理由:

 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認不清事實的真相。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一位教師,一位母親,一位受害者家屬,同時也是一位復仇者的真心告白。
故事就是從告白開始。
有別於傳統的懸疑推理小說,《告白》以「我」著眼,一段段的自我獨白,呈現事情的多樣面。也由於是從「我」代入,讓讀者無法抽離書中人物,直擊每個人心中的最深處,最赤裸裸的真相。
遺憾往往都是自己造成的。
在種種陰錯陽差下,悠子老師的四歲女兒愛美在學校的游泳池內溺斃,當真相漸漸的明朗,我們卻也不禁扼腕,鑄下大錯的每個人原本都有機會解釋一切,但卻徒然 讓機會錯過,讓遺憾一再重演,悲劇也因此一發不可收拾。而我們也總在事發後才得一窺內心的全貌。與其說是「告白」,我認為倒不如稱為「告解」,在每個人的 心中,面對事情下意識總會將自己行為合理化,合理化成習慣,黑的也能變成白的,套句現代用語叫做「自我感覺良好」。反觀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否也曾為失敗 的表現感到無力,,進而選擇逃避,終至麻木不仁?
「當倫理與正義分歧時,你該選哪邊?」
《告白》其實碰觸到許多家庭校園社會議題,從老掉牙的親子衝突問題,到近年來頗為發燒的話題如校園霸凌事件,愛的教育與教養問題,或是社會大眾對愛滋患者的誤解與迷思,以及深具爭議的死 刑問題,有罪無罪該由誰來審判?犯罪者的命運又該由誰決定?人總是苦於並不自知,有多少人是可以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耶穌曾說:「你們當中誰是無罪的,誰就 可以拿石頭擲她。」受害者往往也是加害者,但這是否意味著加害者就其情可憫?《告白》一書扔給我們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最駭人聽聞驚悚獎-------《人魚之歌》

《人魚之歌》 The Mermaids Singing
 

得獎理由:

 血腥一百,驚悚破表,懸疑犯罪小說迷畢生一定要看的--《人魚之歌》。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背叛我,那你就死定了!
傳說,人魚為了獲得人類的雙腳,付出了你永遠無法想像的代價,所以,一旦你背棄了他們的愛,死亡絕對是你最慈悲的懲罰。
套用了古老的人魚傳說,但卻徹徹底底的是一本犯罪推理小說,《人魚之歌》,英國犯罪小說作家薇兒‧麥克德米最受人爭議的作品之一,雖然血腥暴力為本書甫出 版的最大賣點,但放在十五年後的今天,推陳出新的犯罪小說、五花八門的虐殺電影、光怪陸離的社會案件,把我們的胃口越養越大,面對血淋淋的場面都可以木然 無動於衷,遑論其他。
《人魚之歌》的另一個大賣點,則是東尼‧希爾的犯罪側寫,試圖從犯罪現場、證據,根據每一條線索描繪出罪犯的樣貌,從生活習慣到行為模式,做為警方破案的參考關鍵。
「他們說最厲害的探員就是真正能夠進入罪犯思想的人。所以如果我要在這一行出人頭地,我就必須要有這些罪犯的想法。當然並不表示我要有他們的做法。」(p231) 沒錯,書中有好幾場東尼嘗試進入連續殺人犯內心的描述,想像一下,你就是那個連續殺人犯,想像你是如何慘絕人寰的虐殺你的受害者,做為犯罪心理分析師的希 爾,腦子中充滿的就是這些殘酷暴行,需要偏差心裡,但又不能悖離世俗規範,每個人都是有弱點的,但重要的是行為,外在環境誘因掌控內在心理模式,首先要做 的是了解,而不是直接的跳進「有病」這個結論。
《人魚之歌》全書節奏明快,具現代通俗小說的懸疑、高潮迭起,拉出兩條故事線,一為調查主軸,一為
殺手的自述檔案,作為現在式的調查,卻是倒敘般的從最後一件案件抽絲剝繭,相對的做為殺手的自述,卻又是順著過去到現在的時間軸,一張一弛的敘述手法,更增故事張力。我不是很喜歡如此血淋淋的故事,但作為調劑感人故事的刺激也無妨


最讓人迷路獎-------《玫瑰迷宮》

《玫瑰迷宮》The Rose Labyrinth
 

得獎理由:

《玫瑰迷宮》--指引讀者走出迷宮的人生指南。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三十四張舊羊皮紙上的古老謎語,歷經劫難的三對戀人們,以及一段神奇預言般的命運。
泰 坦妮亞‧哈迪,是英國最著名的白女巫之一,《玫瑰迷宮》是哈迪的小說處女作,卻在文壇中一鳴驚人。很難想像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居然還有女巫的存在,但事實 上,在十六到十八世紀的歐洲曾掀起一股獵殺女巫的風潮,當然被迫害的包括男性,但主要的受害者還是以女性為主。一旦被指控使用巫術,審訊人員被允許刑求這 些被指控者,若被判有罪,輕者接受鞭刑,重者則被處以吊刑或火刑。直到一九五一年廢除巫術法案,這些備受打壓的巫師們才從檯面下浮上檯面。
哈迪出 生於澳洲雪梨,母系家族來自英國康瓦爾,世世代代皆為女巫。哈迪在母親的引導下成為一位白女巫,精通占星學與秘數學,但同時也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擁有 心理學以及英國文學的首級學位,目前正在布里斯托大學攻讀浪漫派詩人學位。在文學小說初試啼聲便獲得廣大好評的哈迪,以她畢生鑽研的神祕學,揉合尖端的醫 學、難解的歷史之謎、以及優美的英國文學,將之冶煉成一部繼《達文西密碼》最受期待的柔和女性主義姊妹作。
這是一本關於尋寶的小說。女主角露西在 陰錯陽差之下,獲得一項神秘的遺物,在她的主治醫師亞歷斯的協助下,展開一段你爭我奪的解謎尋寶旅程。在露西的身上,其實處處可見作者哈迪的影子,同樣出 生於澳洲,後又定居於英國,博學聰慧且富有主見。《玫瑰迷宮》同時也是一本女性主義的小說,在傳統社會中,無論是東方或西方,女性往往都是受壓抑的一方。 在中古世界的歐洲,傳統教會觀念總認為女性意志不堅,易受誘惑,就如聖經裡偷食禁果的夏娃,在在透露出對女性的社會偏見。在《玫瑰迷宮》中,占有關鍵地位 的玫瑰,白色玫瑰象徵純潔、天真、接納與無條件的愛,代表著女性;相對於白玫瑰的紅玫瑰則是熱情的象徵,是男性的代表。而在書中格外強調紅白玫瑰的結合, 是一種超凡的結合,是「人提煉自我神性的途徑」。所以,根據這宗旨,露西與亞歷斯的愛情能修成正果則是必然的結局了,亞歷斯曾經為露西主治醫師的問題當然 也不是問題了,哈。
如果將《玫瑰迷宮》想成像《達文西密碼》般驚險刺激的人可能就會失望了,事實上《玫瑰迷宮》的故事主軸在解謎上打轉,感覺比較 類似探討歷史與英國文學的純文學小說。我必須承認,以我淺薄的外國文學底子根本不夠資格搞懂這些艱澀詩句的出處,完全仰賴註釋的幫忙,閱讀樂趣當然也大大 打折。所以,若能對伊莉莎白時代,莎士比亞或是希臘古典神話等背景知識更了解,想必能比我更能融入書中的場景。


最Hot電影原著獎-------《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
 

得獎理由:

電影首周上映即開紅盤,票房狂賣,這麼紅的文學獎散文首獎,沒看過吧(至少我沒看過XD)


不負責任評審的講(ㄒㄧㄣ)評(ㄉㄜˊ ):

關於這本書其實不需要我說太多,挾著林榮三文學獎首獎的榮銜,以及同名電影的強烈氣勢,我想真的也不用我多說了吧。
劉梓潔的經歷,不特別,跟每個曾經歷摯愛離去的人一樣,又痛又慟。但透過劉梓潔的文字,從冷靜得近乎不帶感情的側面素描,我們在父後七日的繁文縟節中,找到深藏且深沉的哀慟,以及一絲讓人笑不出來的荒謬。
在 《父後七日》這本散文集中(注意!這是一本散文集,但似乎總有人誤以為這是小說),包含了父後七日的悲傷,離鄉背井的學子心,包含每個在這片土地上成長的 人似曾相似的點點滴滴,在一個又一個的場景轉換,跟著劉梓潔一起身心洗滌。《父後七日》不厚,薄薄的一本,值得你用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的時間,坐下來,靜靜的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企鵝 的頭像
    小企鵝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痞客邦分站)

    小企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